秦氏刮痧调理

秦氏刮痧调理是秦氏经络调理中的重要一项,是中医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,它是以传统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、结合秦氏经络理论,用牛角、玉石(秦氏刮痧调理主要是用泗滨砭石)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,以达到疏通经络、活血化瘀之目的一种调理方法。
机理:
利用刮痧器具刮试经络穴位,通过良性刺激,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,使经络穴位处充血,改善局部微循环,达到扶正祛邪,防病治病的作用。
功 效:
秦氏刮痧调理可以扩张毛细血管,增加汗腺分泌,促进血液循环,对高血压、中暑、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均有立竿见影之效。经常刮痧,可起到祛除邪气,疏通经络,舒筋理气,驱风散寒,清热除湿,活血化瘀,消肿止痛,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免疫能力,同时还可解除疲劳。
1、促进代谢,排出毒素:刮痧能够及时地将人体内代谢的“垃圾”刮试到体表,沉积到皮下的毛孔,使体内的血流畅通,恢复自然的代射活力
2.舒筋通络:能够舒筋通络,舒展人体“软组织”(关节囊、韧带、筋膜)内受损伤的肌肉,解除机体肌紧张、收缩甚至痉挛状态,从而消除现疼痛病灶(如:颈椎病,肩周炎、腰背痛)病灶,同时也有利于病灶的恢复。
3.调整阴阳: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”。刮痧对人体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,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,使人体阴阳关系恢复平衡。
适应症:感冒、发烧、中暑、头痛、肠、胃病、落枕、肩周炎、腰肌劳损、肌肉痉挛、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。
禁忌症:
1.孕妇的腹部、腰骶部,妇女的乳头禁刮;
2.白血病,血小板少者慎刮;
3.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、肾功能衰竭者,肝硬化腹水,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;
4.下肢静脉曲张者,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,用轻手法;
5.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、损伤、炎症者,均不宜刮;大病初愈、重病、气虚血亏者及饱食、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。
通用手法:
1、拿刮板法:用手掌握着刮板,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,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;
2、刮拭方向:颈、背、腹、上肢、下肢部从上向下刮拭,胸部从内向外刮拭;
3、刮拭角度:刮板与刮拭方向保持45度;
4、点按刮拭法:骨骼、关节部位、肌肉丰满部位、需要点穴的部位应采用刮痧板棱角点按刮拭;
5、补泻手法:补刮、泻刮、平补平泻刮法主要根据刮痧的力量和速度来区分;
力量和速度:刮痧时用力应均匀(包括上下、内外、左右),刮痧部位应尽量拉长;
6、刮痧时间:用泻刮或平补平泻手法进行刮痧,每个部位刮拭时间为3~5分钟,用补刮手法每个部位刮拭时间为5-10分钟